探讨:增值税下调对电力企业影响有哪些

作者:潘辰 来源:陈星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5-04-05 12:55:56 评论数:

因为只要有了土地,住宅就可以象其它普通商品一样,源源不断地大规模生产出来。

第三,企业资产负债依然处于健康状态,到今年3季度为止,房地产整个行业资产负债为67%左右,比年初提高了3个百分点。总之,在房地产新政持续的基础上,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房产调控的加码,20 1 1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将出现严重问题,从而引发房地产市场全面调整时期到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出现大幅度下滑,同时在部分房地产企业抛售的压力下,201 1年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但不会出现房地产市场的硬着陆。

探讨:增值税下调对电力企业影响有哪些

输入性价格上涨因素依然较大,因为国际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概率很大,虽然也存在美元走强、资本回流、中国需求因素下降等逆转因素。3)目前依然存在价格下行的力量,特别是工业品价格总体依然处于恢复性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将抑制工业品价格的快速上扬。6)实体经济还没有过热,煤电油运等瓶颈性产业还没有出现短缺和过热的现象。但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崩盘的可能,不大可能出现超过30%以上的价格下降幅度。目前中央项目增速从2009年的18.4%下滑到201 0年的10%左右。

因此,正常预测,20 1 1年3~4月是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整的时点。当然,对于201 1年价格上涨压力还必须更为理性、更为全面地看待,不能仅仅简单看到引起价格恐慌的上涨因素,还要看到价格运行特点:1)目前食品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CPI上涨并非中国独有,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亚洲各国都普遍面临该问题。财政根本管不了这部分收入,有些问题何必归罪于财政,是不是有点张冠李戴了。

第二,财政体制改革十八年来,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的机制。我认为,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这样一个相对集中的财政体制,和当前中国的国情和经济是比较适应的。改革之后的这个体制,到现在稳定了十八年,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这样一种税制,客观上鼓励了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不利于专业化生产。

1993年开始测算、研究,1994年开始实行新的工商税制,核心是解决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哪些给国家,哪些给集体,哪些给个人。再简单说一说转移支付制度,这本来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一种制度。

探讨:增值税下调对电力企业影响有哪些

第二个,是说税收收得多了,税负重了,对税务部门连年超收很有意见,说税收的增长幅度连年比GDP增幅要高,不合理。集中和分散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要分时候和阶段,现在这个时候,至少在以前的十八年这个方向是对的。在生产发展、流通扩大、效益提高的基础上,财政把应当收的钱尽量地收进来,这是财政的重要职能。80%是不是一定就最合理的呢,也不一定。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财政制度,应当相对集中,中央财政掌握的财力要大一些,以便把中央的一部分财力转移给相对比较穷的地方。地方政府中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集中财力太多了一些,希望多给他们留一点。甚至说分税制掏空了地方财政。我当时奋斗的目标,给中央领导汇报的时候,我是想把中央财政收入集中到60%,,现在是52%左右,我觉得也很好。

这样一套改革方案从1994年的1月1日开始执行,至今已经十八年,有些议论很正常。财政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任重而道远。

探讨:增值税下调对电力企业影响有哪些

现在全国财政收入的52%归中央政府,但中央政府不是花52%的钱,中央政府只花18%到20%的钱。至于现行的税负是否高了,这可以研究。

我们以前机械行业很多工厂都有翻砂车间、铸造车间,从经济学角度讲是不合理的。税法也可以改变,可以调整,这需要经过一个法律修正的程序其实,在宏观税负没有提高的情况下,税收连年大幅增长,只能说税务系统工作比以前好了。有的同志把什么土地问题都归罪于分税制,这可能是一个冤案。第二,财政支出体制的改革还要更重视一些。同时,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又进行了税费改革,这就是农村税费的改革。

我们以前机械行业很多工厂都有翻砂车间、铸造车间,从经济学角度讲是不合理的。这些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对中国财税改革意义非常大。

做财政工作,管收入的,漏勺子打水不行。再简单说一说转移支付制度,这本来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一种制度。

现在地方同志说到分税制时,大多数是肯定的,没有从根本上推倒分税制,另起炉灶的意见。是不是过头了,咱们可以研究。

并不是因为我本人曾经负责过这项改革的工作我就说它非常非常成功。改革开放之初到1994年前后十五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9.4%,1994~2010年前后十七年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8.9%,最近十年则是新中国财政历史上收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财政分配关系变动太多,也不利于地方政府制定规划。我记得在1994年以前我们整个的工商税制有30多个税种,太多了,重复征税的情况比较严重,我们简化了一下,简化到18个税种。

财政支出改革涉及很多方面,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改。改革之后的这个体制,到现在稳定了十八年,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

甚至说分税制掏空了地方财政。进入专题: 财税改革 。

财政本来是一种公共管理,财政支出花的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纳税人有知情权,所以支出一定要公开化、透明化,让老百姓知道。这样一套改革方案从1994年的1月1日开始执行,至今已经十八年,有些议论很正常。

集中和分散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要分时候和阶段,现在这个时候,至少在以前的十八年这个方向是对的。第四,财政体制改革远远没有完,还要继续深化。土地财政就是批地收入,批地收入去年搞到2.9万亿,怎么造成的?它不是分税制造成的,恐怕与土地制度和批地收入的征收分配制度关系更密切。地方政府中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集中财力太多了一些,希望多给他们留一点。

从1994年到1998年,当时已经有近5年的时间,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的机制已经初步形成。至于现行的税负是否高了,这可以研究。

我能够听到的,第一个,就是认为中央集中多了,地方的日子不好过。第二,财政体制改革十八年来,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的机制。

每个国家,特别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发达地区,有欠发达地区。第二个,是说税收收得多了,税负重了,对税务部门连年超收很有意见,说税收的增长幅度连年比GDP增幅要高,不合理。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